TECHNICAL ARTICLES
入春后,人體內的濕氣也會日益加重。體內濕氣過多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判斷體內有濕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此外,舌苔膩,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濕;如果舌苔黃膩,說明體內有濕熱。體內濕氣過重,覺得困倦、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胃腸道癥狀,即中醫講的“濕重如裹”。專家指出可以用以下方法祛除身體濕氣。勤運動利代謝運動可緩解壓力、...
為了讓大家了解亞健康狀態的8種體質,現對每個體質的一些特征進行了總結,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氣虛質性格內向,不喜冒險。不耐受風、寒、暑、濕邪。陽虛質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陰虛質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痰濕質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
中醫把人體的體質分為九種,平和質為正常體質,其他八種體質為偏頗體質,屬于亞健康狀態。《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通過2015~2017年在“體質辨識”公眾號平臺上收集的約11.6萬例樣本,對中國人群的體質分布特征進行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指出,除平和質外,排序前三位的偏頗體質依次是陽虛體質、氣虛體質、濕熱體質。專家介紹說,到了秋冬季節,受氣溫降低的影響,人們感到有些怕冷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在春夏季節也非常怕冷或者秋冬季節正常的增添衣物依然感到...
進入老年,人體機能下降,消化系統功能也會紊亂或減弱,因此老年人常有腹脹的感覺。采取以下6種措施可減少腹脹。扭胯站立,雙腳如肩寬,胯部向左轉動數次,再向右轉動數次,幅度可由小漸大。站立腹式呼吸站立,雙腳如肩寬,然后微微彎腰,眼睛看著自己的腳,吸氣鼓肚子1秒鐘,呼氣收腹1秒鐘,反復連續做。捏腹站立,拇指與四指相對,捏起腹部皮肉,并輕輕捻搓20次,雙手各從腹外側捏至肚臍。較胖者,可采用坐式。坐位腹式呼吸坐下,挺胸平視前方,重復第二步鼓肚子、收腹動作。臥位腹式呼吸仰臥,全身放松,雙腿...
1.荷葉性味苦澀,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可以清毒排毒、降壓降脂、調養瀉火,使脂肪燃燒速度增加一倍,快速消除小腹贅肉,而且使瘦人體質逐漸形成,持久不反彈。荷葉茶材料:干荷葉(曬干)適量。方法:將干荷葉撕成小片,每次用15-30克,用大茶杯,開水泡15分鐘,出茶色即可。每日2次,連服1個月。荷葉粥材料:粳米100克、荷葉30克、冰糖30克。方法:取粳米煮粥,待粥熟后加適量冰糖攪勻,趁熱將荷葉撕碎覆蓋粥面上,待粥呈淡綠色取出荷葉即可食用。荷葉陳皮茶功效:減肥...
都是藥就能放一起?許多家庭都喜歡將常用藥放在同一個小藥箱里,實際上這樣非常不科學!一是因為,在藥物長期存放過程中,會受到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外用藥和內服藥存放在一起,會產生相互影響。二是有可能混淆藥物的用藥方法,造成傷害。如外用藥爐甘石洗劑,外觀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懸液,容易造成誤服。三是成人藥和兒童藥混放也不安全,因兩者可能名稱相同、外觀相似,但規格不同,如果家長錯誤地將成人的藥物給兒童服用,可能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建議外用藥和內服藥分開保存...
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5個節氣,表示季夏正式開始。每年7月7日或8日為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表示天氣還不是十分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雖不是一年中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熱的大暑節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詩云:“地煮天蒸望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旱南澇北分天壤,總有荷塘色味同。”小暑時節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因此保...
7月7日,國醫大師李佃貴濁毒理論經驗傳承學習班在河北石家莊舉行。學習班上,國醫大師李佃貴以“濁毒理論的構建及指導胃癌的治療”為主題進行講座,對濁毒理論的概念、等治療原則等進行了系統介紹。來自河北中醫學院、河北省中醫院等單位的科研臨床專家分別進行濁毒理論及臨床應用的專題講座。學習班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國醫大師張大寧,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王國辰,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會長吳剛,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姜建明等出席開班儀式。